在美國,每四個成人,就會有一位身心障礙者。傳統的重訓器材,讓身心障礙者很難進出,也很難獨立操作使用,因此採用符合身心障礙者使用的重訓器材,非常重要。在選擇這些運動器材時,選擇符合「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」的概念非常重要…..(繼續閱讀)
在養生村裡,如何只用一件 T 恤,提升三成的運動參與率 ?
在高齡住宅、養生村產業裡,住民有的運動參與率,平均是 20%,而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退休社區 The Glenridge on Palmer Ranch 養生村,在過去的一年裡,將健身中心運動參與率從 16% 提高到了 46%!
養生村的社區健康總監 Andre 是如何完成這一項壯舉…(繼續閱讀)
肌力訓練最重要?NO ! 沒有平衡能力什麼都做不到!
到健身房提升肌力,已是眾多熟齡族的保健秘方,但在健身房可別只做肌力訓練,還有一件事情比提升肌力更重要…(繼續閱讀)
長輩嫌運動太無聊,加點趣味認知訓練,他們會更願意來嗎?
銀髮族要保持健康,運動已被證實,是最重要的一環,但能執行運動的次數和體能,還是會隨著時間下降,近年來越來越多專為長輩設計的銀髮健身房,在新鮮期過後,相較於戶外活動,長輩更容易嫌健身訓練枯燥乏味…(繼續閱讀)
運動對抗糖尿病! 如何重訓能有效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!
圖片取自freepik 根據《臺灣糖尿病年鑑─2019》,臺灣每年新增16 萬糖尿病個案,2000年有 84 萬多人罹患糖尿病,到2014年,增加到218萬人,十四年增加 2.6 倍的患者,其中以第...
阻力訓練,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三件事
美國運動醫學學會(ACSM,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) 與美國糖尿病學會 (ADA,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)皆建議糖尿病患者,進行規律的運動,以預防糖尿病惡化。阻力訓練對糖尿病相關指標有其正面影響,如提高胰島素敏感性、葡萄糖耐受性及降低糖化血色素比例等,而訓練效果需仰賴適宜的訓練內容…..(繼續閱讀)
有心臟疾病又有糖尿病,運動處方該怎麼設計?
台灣過去十年來,十大死因皆相同,只是排名偶爾不一樣,109年死亡人數低於108年,在全台死亡人數減少的情況下,心臟疾病、糖尿病和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人數卻不減反增!患有心臟疾病或高血壓的患者,時常也患有第2型糖尿病,且患有糖尿病的心肌梗塞患者死亡和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更高!對於這些有雙重疾病的患者,我們該如何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態…(繼續閱讀)
有高血壓、心臟病如何安心運動?
「我不要啦,我在家就好」,今年75歲的陳奶奶,再度拒絕家人帶他去運動的好意,因為自己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,去運動會怕心臟不舒服,說甚麼也不願意去。大家常說運動對身體好,然而,去運動,對長輩的有哪些好處…(繼續閱讀)
阻力訓練對於前十字韌術後康復效果
隨著職業運動轉播興起,無論是一起觀看球賽亦或是每逢假日與好友球場相聚,已是台灣民眾常見的休閒娛樂。但隨著有挑戰性質的運動活動增加,除了球場上的樂趣外,各可能伴隨而來的,是可怕的運動傷害…(繼續閱讀)
「不只是日照」不只照顧老人,也幫助老人的家
台灣的家庭照顧者將近65%都是女性,而她們照顧家中失能、失智長輩,通常長達五年、十年,甚至二十年。這些照顧者中,超過五成,沒有人可以輪替照顧,必須獨自扛下照顧責任,這樣的日子看不到希望…(繼續閱讀)
對於心臟病患者的低強度運動=無效運動?
運動對於心血管疾病相關患者非常重要!隨著政府積極推動全民運動的相關政策與計畫,大家越來越了解運動的重要性。但運動強度的選擇該如何拿捏?會不會因為強度不夠導致無效…(繼續閱讀)
驚! 入住長照機構的長輩, 反而肌少症比例偏高! 在機構內該如何訓練延緩退化?
根據2015年澳洲一項調查,住在長照機構的老年人,相較於居家照顧的長輩,其患有肌少症的比率其實更高,80歲以上的患病率,更在30~50%…(繼續閱讀)
閉鎖式訓練? 訓練態平衡能力的妙招!
有良好的平衡能力,不僅學習各項運動技巧更有效率,更可以預防運動傷害及意外事件的發生。開放式動力鍊運動(也稱開放式訓練Open Kinetic Chain),即運動過程中,四肢可以移動,例如…(繼續閱讀)
老人最怕摔 ! 快拿回平衡主導權
銀髮族、老年人,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流失速度越來越快之外,平衡控制能力也開始下降,導致老年人跌倒發生率提高。改善老年人動態平衡的訓練,除了平衡能力的控制,更要把出力速度…(繼續閱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