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2015年澳洲一項調查,住在長照機構的老年人,相較於居家照顧的長輩,其患有肌少症的比率其實更高,80歲以上的患病率,更在30~50%。
家人因為失能需進機構接受照護,挑選的評估要素,除了環境、照護品質外,機構內是否有提供運動訓練、運動設備也很重要,因為研究指出,有沒有運動是影響退化速度的關鍵。
肌少症漸漸被大家重視
30歲之後,身體肌肉會因為老化逐漸流失,
40歲之後,以每十年 8%的速度流失,
70歲之後,以每十年 15%的速度加速流失。
因為肌肉質量或力量不足,會大大的影響行動麗,更會讓疾病惡化並增加健康風險,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,肌少症盛行率為:男性為23.6%、女性為18.6%(國健署,2018)。由雪梨大學健康科學博士Jennifer Hewitt與其他三間大學學者組成研究團隊,以4間長照護理機構做前導研究,證實運動的介入是能有效延緩退化。
研究文獻分享【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sarcopenia in nursing care facilities: A pilot study】
研究中包含4家長照機構,篩選出年齡約85.9(±7.5)歲,每組21位,做運動組與對照組的比較。運動組在六個月內每週2次、每次1小時,共進行50小時的漸進式阻力訓練和平衡訓練。
- 阻力訓練:包含四肢、軀幹訓練(包含手臂下拉、腿部推蹬、膝蓋伸展和屈曲、臀部外展和內收、腹部捲曲和背部伸展等),每次10-15下、做2-3組,在Borg量表上自我感受運動程度為12-14級(有些吃力~吃力的程度)。
- 平衡訓練:腳跟和腳趾交替抬高、不同方向的快速跨步、伸展、單腿站立、靜態平衡、腳跟貼腳趾步行和複雜的跨步活動。難度的增減,透過減少手部支撐、縮小支撐基礎、提高活動速度或引入認知雙重任務挑戰。
6個月後再次調查兩組的差異,從表格可以看出在診斷肌少症的三個類別中,運動組個數有維持或減少,但對照組的衰弱人數只增無減,超過一半的人都有肌少症的現象。
結果顯示即使出席率不高(約原規劃的5成),但經過運動訓練的組別無明顯退化跡象,比起什麼都不做的對照組是持續退化的。
研究團隊表示,訓練過程中長輩容易缺席或因為姿勢穩定性差、藥物多或認知能力差影響繼續運動的動機,造成出席率偏低,需要更多照護或專業人員陪同運動,以提升運動效果。
關鍵字:#肌少症 #肌力訓練 #長照機構 #健康促進 #護理之家
使用設備:elbow and shoulder extension (dip), leg press, knee extension and flexion, hip abduction and adduction, abdominal curl and back extension.
APA文章來源:
B.H. Hassan et al., (2016).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sarcopenia in nursing care facilities: A pilot study. Geriatric Nursing;37(2),16-121